20年來,他堅持每天早晚兩次查房“神外”醫生范曉峰:握緊患者的手,陪他們一起挺過難關
文章來源:衢州日報 作者:李嘯 鮑衛東 曹敏 點擊數:5635 更新時間:2018-09-03
??? 【嘯報導航】ICU(重癥監護病房)的概念源于美國,雖然傳入中國的歷史不過30多年,但在許多人的印象中,與外界相對隔離的ICU,已然成了九死一生之地,進入其中的危重患者只有一個希望——向死而生。
??? 作為市級醫學重點學科,衢州市人民醫院的神經外科,是省內少數幾個設有神經外科重癥監護室(NICU)的科室。43歲的范曉峰副主任醫師,已在此工作了20多年,見證了神經外科的從無到有,也目睹了人世間的許多悲歡離合。
??? NICU內的患者多為中樞神經系統(腦、脊髓)危重患者,不少人一度沉睡在無邊無際的黑暗中。病區走廊上的許愿墻中,“活下去”和“醒過來”是出現最多的祈禱。
??? “拯救了一條生命,就是拯救了一個世界?!狈稌苑逯阑颊呒覍倌且浑p雙渴望的眼睛在看著自己,20年來,只要人在衢州,他一直堅持著早晚兩次查房。
??? 比起待在家里,范曉峰更愿意陪伴在患者身邊,握緊他們的手,守望著他們早日醒來,早一天撫平那悲傷的淚水,早一天挺過難關……
??? 與外界相對隔離的ICU,已然成了九死一生之地,進入其中的危重患者只有一個希望——向死而生。資料圖片
??? “患者以性命相托,穿上白大褂就意味著擔當!”
英國西南的海港城市布里斯托爾,在18世紀一度躍居英國第二大城市。5年前,范曉峰來到這里,在全英神經外科實力排名第四位的Frenchay醫院,拜師英國西南區神經外科醫師聯合會主席Nitin Patel,度過了為期3個月的醫學進修之旅。
??? 至今,范曉峰依然將個人微信的所在地區,標注為布里斯托爾。一次深夜加班,手機屏保自動推送了英國的康威城堡,范曉峰睹物思人,仿若又回到了那年的英格蘭時光。
??? 2013年2月,當時的浙江省衛生廳對外發布了選拔中青年臨床醫護骨干人員赴英國短期臨床進修的通告。范曉峰毫不猶豫報名,歷經三輪苛刻的考試篩選后,他終于從550多名報名者中脫穎而出,如愿以償。
??? 范曉峰并不認為自己單純是靠考試成績取勝,某種程度上,他覺得是那封感情真摯的申請書,打動了負責終審的英國官員和專家。
??? 這封申請書主要列了三條理由,第一條是“祖母將其一生奉獻給了鄉村的婦女和兒童,我想帶著她的遺愿瞻仰南丁格爾墓”;第二條是“到大英博物館一睹敦煌文物的真容”;第三條才洋洋灑灑地羅列了自己渴望學習的各項醫療新技術。
??? 范曉峰出身于醫學世家,他一直將奶奶李英視作自己的職業偶像。李英畢業于英國教會學校,當過國民革命軍的軍醫。而她的丈夫,也就是范曉峰的爺爺范鴻麒,學的是鐵路專業,解放前在浙江省民政廳工作。
??? 供職于國民黨政府的經歷,在新中國初期的政治風波中自然成了命運的枷鎖,夫妻倆受到沖擊,李英進入衢縣人民醫院(現衢州市人民醫院)工作,范鴻麒則在衢城的街頭掃地改造。
??? 風潮的裹挾下,范鴻麒不堪身心折磨的重負,暈倒在街頭。人送到醫院后,竟然不允許搶救,李英只能看著親人離去。
??? “奶奶是信仰‘苦海慈航’的人,爺爺去世雖然是個重大打擊,但她知道自己必須堅守職責,擦干淚水,很快回到了崗位,繼續救死扶傷?!?/div>
??? 范曉峰坦言,自己從醫以后,每每遇到困難,都會想起奶奶,想起她曾經的耳畔叮嚀:“素不相識的患者以性命相托,穿上白大褂就意味著擔當!”
??? 專攻神經外科20多年來,只要人在衢州,范曉峰總是堅持著早晚兩次查房,即便節假日也是如此。每次查房,他不僅要告知解釋病情的最新進展,還會與患者和家屬拉拉家常。在他看來,醫學不僅是一門科學技術,更是一種人文關懷。
??? 范曉峰的辦公桌上,常年放置著一個醫學教學用的真人頭骨,面對心急如焚的患者家屬,他會拿起頭骨耐心地解釋病情,而頭骨上那些曲曲折折的骨骼和不太對稱的分布,亦成了現身說法的人生哲學道具——“就像這個頭骨的主人,先天也是有缺陷的。每個人的一生都會遇到不完美和遺憾,沒有人會是一帆風順的,現在遭遇了困境,不要悲傷和難過,要有信心,我們一起去面對!”
??? 范曉峰常用桌上的一具真人頭骨,為患者和家屬解釋病情,勉勵他們樹立信心。
??? 心靈雞湯可以寬慰不安的情緒,但卻無法治愈疾病,范曉峰相信,只有醫患互相信任,共克時艱,才是治愈疾病的最好良藥,甚至可以創造奇跡。
??? “哪怕賣房,這錢砸了水漂,我也要救父親”
??? 29歲的朱燁一度覺得自己快要失去父親了。
??? 3個多月前,當朱燁的父親朱衛堯被送到衢州市人民醫院神經外科時,其瞳孔持續散大,自主呼吸微弱,臨床死亡進程已經啟動。
??? CT掃描顯示,朱衛堯腦內的巨大血腫,占據了優勢半球腦部的三分之一,出血位置集中在管理右側肢體的感覺和運動中樞、以及語言和聽寫功能的基底節內囊、外囊、丘腦,而且生命禁區腦干也受到了波及,病情十分危重。
??? “患者已一腳踏入了鬼門關,刀開進去,最大的可能是死亡,其次是重殘植物人狀態?!薄笆中g要花費好多錢,但花錢不一定能買到命,只是能換一個機會”……
??? 接診的范曉峰一邊協調搶救,一邊與朱衛堯的家屬們簡要交流,在他看來,從臨床經驗大數據分析,朱衛堯手術后康復的概率也極低。
??? “手術吧!哪怕賣房,這錢砸了水漂,我也要救父親!”朱燁立即做出了讓大家深受感動的決定。
??? 有人這樣比喻,神經外科醫生需要“鷹眼、獅心,婦人手”,是在拿自己的命換別人的命。
??? 制訂手術方案,核對手術物品,范曉峰在忙碌準備的同時,腦子中有那么一瞬間突然閃過了布里斯托爾的往事。
??? 英國人常以擁有全民免費醫療的國家醫療服務體系(NHS)而為豪,但范曉峰近距離觀察發現,由于NHS運行費用巨大,為了把錢花在刀刃上,醫生必須在其中充當著“守門人”角色,如果遇到朱衛堯這樣生還機會渺茫的患者,很可能被評估為放棄治療,然后祈禱“愿上帝保佑”……
??? 手術是從下午開始的,3個多小時的漫長開顱手術中,朱衛堯腦部的血腫漸漸消退,術后雙側瞳孔明顯回縮。
??? 此后一個月內,在衢州市人民醫院神經外科團隊的精心呵護和家屬的悉心照顧下,朱衛堯在沉睡31天后,奇跡般地蘇醒,有意識地翹起了大拇指。
??? 得益于雙向轉診和醫聯體制度的實施,朱衛堯術后被轉入衢州市人民醫院醫聯體——柯城區幸福醫院進行為期一個月的康復治療。
??? 前不久,經過顱骨修補手術的朱衛堯,已出院回家靜養。最新消息是,他已能下地行走,話也比以前多了,一切都在向好發展。
??? 陪伴治療的3個多月間,一次次的查房,范曉峰和朱衛堯的家庭也走得更近了。暮然回首,他發現朱衛堯康復奇跡的背后,其實關乎著一連串的愛心接力和制度保障。
??? 故事的最初源于村支書姚強的破門而入,及時發現了險情。朱衛堯是開化縣馬金鎮巖潭村的文書,平日里如老黃牛般勤懇的他卻在5月12日突然失蹤了。
??? 姚強上門去找,卻叫門不應。第二天,放心不下的姚強叫上兩名村干部,強行推開門,將已經昏迷在二樓臥室的朱衛堯送到縣里的醫院搶救。
??? 當朱衛堯的家人聞訊后從寧波趕到開化時,縣里醫院的醫生嘆嘆氣,人已經差不多了,救下來的機會不大。家人商量,還是去衢州試試吧……
??? 朱衛堯的妻子余壽女感慨,老伴能活下來,離不開好人的幫助和好政策的關照?!拔覀儊碜赞r村,不認識什么人,到衢州市人民醫院后,所有的療程和后續治療都由醫生預約排定,無需自己跑腿,特別是在幸福醫院住院期間,每次到人民醫院高壓氧治療,都有救護車接送,各個環節都配合得很好。隔壁床的阿姨告訴我,這個叫‘只要跑一次’?!?/div>
??? “請相信這個世界上最希望患者能痊愈的,除了家人就是醫生了,只要家屬不放棄,醫生便一定會全力以赴?!边@句話被范曉峰奉為使命圭臬。
??? 想到曾有在美國工作的高收入白領同學,不遠萬里回國拔牙時,范曉峰越來越體會到朱衛堯的蘇醒奇跡,不僅具有單純的醫學意義,更折射了中外醫療保障制度的差異——中國醫保一定程度上能給患者更多受益機會……
??? “只要家屬不放棄,醫生便一定會全力以赴”
??? 決意賣房救父的朱燁,讓范曉峰看到了自己年輕時的影子。高一那年,范曉峰的父親因患鼻咽癌而不幸離世。
??? “一個病人的離去,就是一個家庭的悲劇?!鄙倌攴稌苑鍦I水漣漣,暗自立志,一定要考入醫學院,對抗病魔,愿世間少一些疾苦,多一些健康和快樂。
??? 從浙江醫科大學畢業后,他回到奶奶工作過的醫院,穿上家族傳承的白大褂,真正成為了一名醫者。
??? 1998年,衢州市人民醫院成立了神經外科,范曉峰參與并親歷了該學科的創辦和發展。
??? 美國斯坦福大學曾有研究報告認為,主要與大腦打交道的神經外科是醫院中最易發生醫療事故的科室。選擇做神經外科醫生,無疑意味著極高的風險。
??? 有人這樣比喻,神經外科醫生需要“鷹眼、獅心,婦人手”,是在拿自己的命換別人的命。
??? 難能可貴的是,從事神經外科20多年的范曉峰,至今依然是零差錯和零糾紛。問及秘籍,范曉峰直言,是心中有對職業敬畏之心以及背后強大團隊的支撐。
??? 因為有敬畏,才會無怨無悔,對這份職業愛之深沉?!拔母飼r,醫院經常停電,奶奶便用嘴吸出了小嬰兒喉嚨里的粘液痰,這就是對職業的敬畏?!狈稌苑鍟阅棠痰挠H身經歷時刻誡勉自己。
??? 入行神經外科后,范曉峰從學科帶頭人黃強、戴偉民等名醫身上得到了言傳身教。黃強有個“奶酪理論”——切成一片片的奶酪都有洞洞,一大塊奶酪就密不透風。這番話促成了范曉峰對細節的精益求精,他帶領的醫療組堅持相互核對,反復核查,在最大程度減少漏洞。
??? 范曉峰少年時就立志,一定要考入醫學院,對抗病魔,愿世間少一些疾苦,多一些健康和快樂。
??? 在同事的眼中,范曉峰是個敢于提出質疑和真實想法的人,對于一些治療方案,他會表達自己的主張。
??? 過去對于腦溢血病人,傳統的思維是要將淤血清理干凈,充分減壓甚至不惜會去除一些受傷的腦組織。2002年,從上海華山醫院進修歸來的范曉峰,在衢州地區倡導“腦保護”理念,即盡可能保留寶貴的腦組織,在完善止血的基礎上,和腦組織混合交織的少量淤血不需要物理切除,可以留待后續藥物治療。當年的“超前”理念,后來已成為業內共識。
??? 熟悉范曉峰的人知道,他的工作時間幾乎全年無休,除了每天早晚兩次查房,節假日也甘愿在醫院加班,連吃了年夜飯也要到醫院轉一圈。他的微信很少曬生活,大部分都是加班途中探討各種危重復雜的病例。最夸張的一次是前天晚上手術,昨天晚上手術,凌晨手術,早上手術,下午還有手術。
??? 他也不敢去電影院,每次帶女兒去影院,必會接到電話回醫院手術,已成魔咒定律。
??? 今年上學期,女兒的語文期末的作文得了滿分,興奮的范曉峰拿到卷子一看,原來寫得竟是自己。
??? 女兒這樣寫道:別看爸爸在醫院精神滿滿,其實爸爸是個大懶蟲,一回家就睡覺,坐在沙發上看電視都會睡著,有時候為了睡覺連飯都不起來吃……
??? 范曉峰最感謝的人是丈母娘。結婚以來,小家從未開過伙,從吃飯到洗衣服到帶孩子全由丈母娘操持,沒有了后顧之憂,讓他可以全身心地撲在工作上,完全奉獻給病人。
??? 偶有閑暇時,讀國學和歷史書成了范曉峰調節心態的渠道,他崇尚灑脫曠達的蘇軾,隨口就能吟出一曲東坡詞。他覺得蘇軾與醫療有緣,中國最早的公立醫院是蘇軾在杭州建立的,國內第一個收容棄嬰的“雪堂”是蘇軾謫居黃州時建的。
??? 微胖的范曉峰總愛面帶微笑,患者家屬余壽女說,雖然自己不懂那些范醫生查房時說的那些醫學名詞,但看到他每次來到床前,帶著笑容握著病人的手,自己的心也就放下了。
??? 范曉峰總愛面帶微笑,患者家屬說,看到他每次來到床前,帶著笑容握著病人的手,自己的心也就放下了。
??? 都說神經外科醫生能看到奈何橋,生和死隔得那么近,范曉峰總覺得自己還需做很多事?!罢埾嘈胚@個世界上最希望患者能痊愈的,除了家人就是醫生了,只要家屬不放棄,醫生便一定會全力以赴?!边@句話被他奉為使命圭臬。
??? 故事回到那年去英國進修,在荷蘭阿姆斯特丹機場轉機時,范曉峰突然聽到有人用衢州話喊“范醫生”,回過頭一看,竟是一位曾經的患者……
??? 曾經的患者在當上母親后,特意前來看望感謝范曉峰。
??? 對醫生而言,這,或許是最幸福的時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