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七臺手術是家常便飯
文章來源:衢州日報 作者:徐曉波 點擊數:8414 更新時間:2011-11-10
記者零距離體驗外科醫生的“超強度”工作
11月1日清晨7點30分,當一縷陽光悄悄爬上市人民醫院婦科病房的窗欞時,記者如約而至,跟隨婦科副主任醫師徐金貴一同查房。9點整,記者穿上消毒服,戴上帽子、口罩,開始了當天的正事:跟隨徐金貴一天的手術進程,在不打擾醫生工作的前提下,零距離體驗外科醫生的一天。
“手術做不好,晚上你能睡好覺嗎???”
徐金貴已過不惑之年,戴著一副眼鏡,中等身材,熟悉他的人都親切地喊他“阿貴”。他差不多每天7點半前就到醫院,到婦科病房查房,查好房后,根據安排,要么坐門診,要么就做手術。
當天,阿貴一共安排了7臺手術。洗手、消毒、戴手套,一身“無菌裝備”的阿貴走進手術室,深吸一口氣,在護士的協助下穿消毒手術衣。時針指向早上9點30分,助理醫生、器械護士、麻醉師全部就位,手術開始了。
躺在手術床的病人是一位40多歲的患者,阿貴要為她進行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切除手術。阿貴筆直站著,兩手懸空,一手拿著分離鉗,一手拿著電凝切割器,眼睛注視著前方的顯示器,腳下還踩著個電凝控制器。
氣氛并不如想象的那么緊張,在腹腔鏡下,阿貴和一起手術的醫師金晶熟練地操作著,切割、止血、切除肌瘤,都通過顯示器獲知病人“內部情況”。
40分鐘后,病人的子宮肌瘤成功切除,但該病人出血較多,血較難止住,如果不找到出血點進行止血,很有可能會有并發癥。
“手術做不好,晚上你能睡好覺嗎!”此時,阿貴用嚴肅的語氣教導手術室的醫護人員。
阿貴開始為患者進行止血處理,先通過吸引器將病人子宮內的血吸出,隨后,在復雜內部結構下,用針線熟練地將出血點縫合。難以想象,要在腹腔鏡下,持針在病人子宮內進行縫線,需要多么嫻熟的技藝。
10點50分,止血成功,第一臺手術結束。阿貴吩咐護士通知在手術室外焦急等待的家屬,告知“手術順利,別擔心”!阿貴這才長長地舒了一口氣。
阿貴回到醫生休息室,喝了杯水?!耙话闱闆r,沒有出現止血難,手術早就結束了?!卑①F告訴記者。
“沒有一個醫生,不想把病人的病治好的?!?/B>
趁著醫生準備第二臺手術,阿貴抽空吃了個午餐。午餐很簡單,一份食堂的盒飯,兩素一葷三兩飯。嚼一口飯的時間,他還不忘查看一下病人的病歷。吃飯時間10分鐘,如同鬧鐘般準時。
阿貴說:“外科醫生吃飯不準點的,看手術時間安排??梢哉f我們的肚子像個橡皮口袋,早點晚點、松點緊點都可以承受,今天早點。有時下了手術,到下午兩點多鐘吃飯都是常事?!?/DIV>
話音剛落,11點30分,協理醫生告訴阿貴,第二臺手術準備好了。阿貴“騰”地從椅子上站起來,像戰士聽到了沖鋒的號角。第二臺手術馬上又開始了,這也是一位子宮肌瘤病人。像電腦設定好的程序一樣,第二臺手術非常順利,僅用了50分鐘。
12點40分,第三臺手術開始。
13點10分,第四臺手術開始。
14點10分,阿貴從1號手術室直奔6號手術室,作為“外援”為一位腫瘤科的乳腺癌病人進行卵巢切除手術。
第5臺手術剛完成,記者揉著僵硬的脖子跟隨阿貴再一次走出了手術室,此時已是下午2點35分。
記者還沒緩過神來,阿貴二話沒說,又鉆進了2號手術室,開始進行今天的第6臺手術。這臺卵巢癌手術是今天7臺手術中,惟一采用開腹進行手術的,所以工作量不小,在3名醫生的配合下進行。
16點10分第6臺手術剛結束,16分鐘后,阿貴又跑進1號手術室,開始進行他今天最后一臺手術——腹腔鏡下內膜癌手術,這也是今天難度最大的手術。
阿貴介紹,最后兩臺手術難度最大,尤其是最后一臺,病人患有肝硬化、血吸蟲、脾腫大,而且血小板偏低,并發癥較多。所以要放在最后,集中精力對付。
一個半小時后,第7臺手術結束了,額頭上還在冒汗的阿貴說:“沒有一個醫生,不想把病人的病治好的。相同的疾病,手術方式有很多,我們要綜合考慮病人的情況,為其推薦最佳手術方式,但最終用什么手術方式,還是由病人知情選擇?!?/DIV>
“早起天是黑的,下班回去天還是黑的”
晚上6點10分,清晨的那一縷陽光已從病房窗欞的東邊移到了西邊,然后直至消失。阿貴洗了把手,走進醫生休息室,摘下口罩,敲了幾下腰,一屁股坐到沙發上,7臺手術的成功讓他臉上露出了滿意的微笑。
阿貴望著窗外,華燈已經初上,一天又要過去。雖然7臺手術全部順利完成,可他一天的工作并未就此結束。
阿貴戲稱自己工作狀態是“兩頭烏”:“早上來的時候天還是黑的,晚上回去的時候天也是黑的?!?/DIV>
記者詢問:“一天連續做7臺手術,累嗎?”
阿貴倒了杯水,喝了一口,抿了抿嘴說:“做手術時因為精神高度集中,所以不覺得累,但一下手術臺就覺得很累。因為手術時一直站著,我的腰不太好?!?/DIV>
在電腦前,阿貴正在查詢明天的手術情況,“9臺手術,明天上午坐好門診后,馬上要連做9臺手術,估計要到晚上9點才能下班了?!卑①F說。
晚上6點半,還沒來得及吃飯,阿貴大步流星地走進病房,再去看看住院的病人,“阿姨,今天感覺怎么樣?”看似輕松隨意的一聲招呼,是阿貴帶領的團隊研究了一段時間后選定的查房規矩——醫術很重要,但是醫生與病人的語言交流,傳遞的是一種精神的鼓勵,一種頑強的信心。
這就是外科醫生普普通通的一天,忙碌、吃飯不準時、手術十多個小時……這些都是外科醫生的“家常便飯”。阿貴說,雖然辛苦,但在勞累之余,他們都會為一例高難度手術的成功感到興奮和滿足,當然還有快樂……
記者手記
“7臺手術”,當記者得知當天要跟蹤7臺手術時,心里確實在打鼓,一來對手術室的場面和氣氛不太適應,二來7臺手術的時間太久了,擔心自己扛不住。
慶幸,我扛住了。從早上7點30分到晚上6點30分,接近12小時,我感覺腰酸背痛。但我僅僅是一個外科醫生一天的記錄者,想想在手術臺前一直站著的阿貴,眼睛、雙手和腳三方一同工作,一臺手術接一臺手術,日復一日。
除此之外,醫生還要門診、查房、帶教、進修學習和準備評職稱,那是何等強度的工作量?!皼]有一個醫生,不想把病人的病治好的?!睂Υ?,我深信不疑。

阿貴(中)在手術中

10分鐘的吃飯時間還不忘看看患者的病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