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科學養生看這里
文章來源:衢州晚報 作者:吳宏華 點擊數:4315 更新時間:2020-12-25
“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冬季常有進補養生的說法,冬藏時節,怎樣進補才科學?御寒、養生攻略有哪些?今天,衢州市人民醫院中藥房主任吳宏華給大家帶來養生科普。
防寒保暖:關鍵在頭足
冬季天氣寒冷,室內的溫度要適宜,室溫以18℃~25℃最合適,室內溫度過高或過低都對健康不利。人體還要特別注意頭部和足部的保暖。頭部的血管密集,熱量散發多,且頭為“諸陽之匯”,故冬天建議戴上帽子。
俗話說“寒從腳起”,因足部血液供應慢而少,易受寒襲,所以要加強足部保溫,泡腳是一種良好的驅寒方式。泡腳后按摩腳底,幫助舒筋活絡,時間最好控制在10分鐘~20分鐘,水溫控制在42℃~45℃。起居養生:早睡晚起
早睡晚起,避寒保暖。冬季養生貴在空氣新鮮,“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冬季,保證充足睡眠時間尤為重要,從養生學角度講,冬季適當地增加睡眠時間,有利于人體陽氣的潛藏和陰精的積蓄,使人體達到“陰平陽秘,精神乃治”的健康狀態。
冬季運動要注意動靜結合,避免太過激烈出汗,耗傷陽氣,建議運動時間20分鐘~30分鐘、微微出汗為宜。
進補飲食:不能盲目
俗話說,“冬季進補,開春打虎”,從中醫的角度來看,冬季氣候寒冷,人體的生理功能進入低谷期,有封藏和沉靜的趨勢,故而冬季被認為是匿藏精氣的時節。
中醫按食物的性味分為平補、溫補、清補等幾類,進補要根據人的不同體質和食物的屬性進行辨證施補,不能盲目刻意。